2025/1/15(三) 國家兩廳院 國家音樂廳
2025/2/7(五)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表演廳
《死之舞 》— 李昀陽的夢幻之旅:穿越生死邊界的音樂詩篇
我們究竟從何而來,又將向何處而去?走入詩意又深邃的音樂旅程,我們將跟隨鋼琴家-李昀陽啟發這場夜晚。在法式浪漫之夜裡,生命與死亡在夜幕下共舞。音樂是他們呢喃的言語,將不可言說的情感化為悸動的旋律,閃爍在每一個瞬間。
李昀陽的鋼琴聲如午夜巴黎的微光,輕觸心靈深處的柔軟處。在他的演奏中,每一個音符彷彿生命的脈動,將生的熱烈與死的靜謐交織成詩般的畫面,從情感深處流淌而出。這不是單純的樂音,而是一種深沉而細膩的觸動,牽引我們進入一場深刻的靈魂對話。
‘’生與死,如同一首首詩意的啟示‘’
拉威爾《夜之加斯巴》:夢境與現實交錯,由樂音間的亡靈帶領我們探尋心靈深處的渴望與迷惘。當生命在夜幕中重新展開,是細微而真實的重生,還是迷失的開始?
貝多芬/李斯特《第七號交響曲第二樂章》(舞者與作品共鳴的瞬間):莊嚴而柔和的旋律,隱含著敬畏與悲悼。李昀陽的演奏輕輕揭開生命的深情,舞者與音樂的瞬間互動,如靈魂間飄渺的呢喃,映照出生命之美。
聖桑/李斯特《死亡之舞》(舞者與旋律的靈動):死神喃喃自語的在夜色中喚起最後的舞蹈,如此迷人,卻又令人發自內心的顫抖。李昀陽將以琴聲展現生命張力,將對「生」的渴望,化作一段凜冽的詩篇。
蕭邦《第二號鋼琴奏鳴曲》:李昀陽將深情詮釋蕭邦堅韌卻又柔軟的情感,如靈魂般的低語在耳際輕輕流動。時而哀傷、時而惆悵,彷彿生命與記憶交織的回聲,濃烈而深邃。
拉威爾《為已逝公主的帕望舞曲》(舞者輕觸旋律的幽暗):李昀陽的琴聲輕柔卻充滿厚度,一段無聲的告別如往昔美好的遺響在眼前消逝,溫柔且憂傷。
李斯特《死亡之舞》:「死乃生命本質的另一面」。李斯特的作品以鋼琴之力詮釋死亡的最後一舞,既是凜冽的驚嘆,也是對生命最終的榮耀與動容。
李昀陽的鋼琴聲,充滿著巴黎的浪漫與神秘。曾斬獲布拉格徹爾尼國際鋼琴大賽首獎的他,在歐洲與亞洲各大音樂殿堂中將藝術之光散播。溫文沉靜、細膩而充滿力量的演奏風格,使他的詮釋如法式紅酒般豐厚而深遠,每一段音樂都帶來新的感動與驚喜。在他深情的琴音裡,我們不僅感受到生死的交融,亦能於靜謐的尾聲中體會生命的重量與珍貴。
在這個夜晚,隨著李昀陽的琴音,我們將穿越生死邊界,感受那詩意的永恆。讓我們在音符與律動的幻象中迷失片刻,直至回響靜止,心靈依舊隨著那悠遠的樂音流轉不息。
【演出曲目】
1. 拉威爾:夜之加斯巴
M. Ravel (1875-1937): Gaspard de la nuit
2. 貝多芬/李斯特:第七號交響曲第二樂章,作品92/S. 464-7
L. van Beethoven (1770-1827)/F. Liszt (1811-1886): 2nd movement, Symphony No.7, op.92/S. 464-7
3. 聖桑斯/李斯特:死之舞,作品40/S. 555
C. Saint-Saëns (1835-1921)/F. Liszt (1811-1886): Danse Macabre, op. 40/S. 555
4. 蕭邦:第二號鋼琴奏鳴曲,作品35
F. Chopin (1810-1849): Piano Sonata No.2, op.35
5. 拉威爾:為已逝公主的帕望舞曲
M. Ravel (1875-1937): 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éfunte
6. 李斯特:死之舞,作品525
F. Liszt (1811-1886): Totentanz, op. 525/S. 525
版權所有 © 2025 尼可樂表演藝術有限公司 Nicole’s Creative Artists Agency Co., Ltd. All Rights Reserved.